In memory of 林燕妮

June 5, 2018

In memory of 林燕妮 (Eunice Lam). News “林燕妮因肺癌病逝享年75歲” & news (with video). Following are some random old articles by Eunice. Great articles. Wonderful taste. Interesting & insightful person. RIP.

  • 珍惜眼前人 – 林燕妮 (20140327)
    • “如今至親俱故,真的只餘下我和兒子了。他一直跟外婆住,外婆在農曆年前騎鶴歸西了,沒理由整層樓他一個人住那麼孤單,那便搬回去跟他住,固然擔心歷史重演。朋友來了一句:「你要珍惜眼前人了。」,有如醍醐灌頂,我不珍惜兒子珍惜誰呢?我的至親是他,他的至親是我,還鬧什麼?”
  • 我 的 妹 妹 – 林燕妮 (20090423)
    • “她 唸 香 港 瑪 莉 諾 英 文 書 院 , 我 唸 大 坑 道 真 光 中 學 。 也 許 是 學 校 作 風 不 同 的 緣 故 , 她 比 較 注 重 物 質 , 我 則 比 較 空 靈 , 她 回 家 跟 我 說 : 「 姐 姐 , 我 的 同 學 說 她 家 裡 有 九 台 電 視 機 。 」 我 說 : 「 神 經 病 , 連 廁 所 也 安 裝 電 視 機 嗎 ? 別 聽 她 的 。 」 她 越 長 越 漂 亮 , 十 三 歲 時 在 香 港 鄉 村 俱 樂 部 認 識 了 她 的 第 一 個 男 朋 友 。 她 的 命 是 這 樣 的 , 男 朋 友 全 部 十 分 富 有 , 我 的 似 乎 沒 有 一 個 是 出 自 富 家 的 , 還 有 些 是 貧 苦 的 。 我 們 姊 妹 兩 的 性 格 完 全 相 反 , 她 是 個 小 惡 霸 , 什 麼 都 要 霸 , 她 的 同 班 知 心 同 學 告 訴 我 , 她 是 全 班 最 惡 的 。 在 家 裡 她 也 想 惡 , 但 是 有 我 在 , 她 可 惡 不 成 了 , 她 若 態 度 惡 劣 扯 起 了 我 那 把 火 , 我 便 「 兜 巴 升 」 , I have to put her in her place , 不 可 無 上 無 下 。 她 自 然 大 哭 啦 。”
  • 妹 妹 地 老 天 慌 – 林燕妮 (20090514)
    • “妹 妹 記 得 人 家 什 麼 杯 子 放 在 哪 個 櫃 子 裡 , 花 瓶 放 在 哪 兒 , 餐 巾 刀 叉 放 在 哪 兒 , 我 可 是 拿 了 出 來 便 馬 上 忘 掉 是 從 哪 兒 拿 出 來 的 。 妹 妹 在 中 學 時 , 常 上 她 的 小 男 友 家 , 替 auntie 樣 樣 放 得 好 好 的 , 像 個 小 媳 婦 兒 。 我 呀 , 見 男 朋 友 的 家 長 還 可 以 , 家 務 呀 , 我 只 認 得 煮 熟 了 的 食 物 , 未 煮 時 是 什 麼 模 樣 兒 倒 不 知 道 。”
  • 最溫馨的日本遊 – 林燕妮 
    • “林偉那時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過了好些年,他發覺在港當攝影師賺不了錢,便跑去學沖曬。如今他在香港和東京都有很大的沖曬公司,生意很好。他說:「我喜歡賺錢,幸好當年學了沖曬,不然不會有今天。我可以花錢而仍然有點錢賸下來多麼好。」我絕對同意。 他跟他的日本伴侶小林由貴子兩人親自來接我和同行女友 Jacqueline機而不是派人來,真沒話說。我們是三林,林燕妮、林偉和小林由貴子。由貴子比我還要高大,是個很爽朗的日本女子,跟她在一起很自在,我們用斷續的廣東話和英語交流。 他倆一塊兒十年了,他們的相識可算是一段傳奇。林偉在東京片哈利,左拐右拐的,但前面老有另一輛哈利片得比他更勁,老是阻着他片。他氣不過來,死命都要把那個不曉得是阿叔還是阿伯追到尾。終於那輛哈利停下來了,車手把頭盔拿走,頭一搖,整把長髮披下來。林偉一看,原來是個女的,還胸前豐滿,哪兒還肯放過追女機會。那時他不會說日語,只會說「 Su-mi-ma-sen」( excuse me)。異國姻緣便從此開始。 他先帶我們到他的萬多呎沖曬公司看,他們沖曬招牌、廣告等大型照片。在有智能機拍照不用沖曬的今天,他在港日做這種沖曬公司實有先見。”
  • 我的前夫你…… – 林燕妮 (20131107)
    • “那時你已快要唸大空物理學博士了,我主修遺傳學,很多數、理、化問題我弄不通,即使我們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地方,你每每三言兩語在電話中便給我解答得比老師還清楚。連遺傳學問題你都懂得教我。你追求女孩子是天天的,不需要跟我同校都電話不斷的。每逢假期不是你飛來找我便是叫我飛去你那兒。你從來不查問我在本校有沒有男朋友,從第一天起你便當我是你的。老實說,我有很多其他男朋友,不過沒告訴你。但在我一生的戀愛之中,跟你的那一段是最美麗無瑕,最快樂的。”
  • 劉培基的名人朋友 – 林燕妮 (20130919)
    • “劉培基自傳中所寫的都是名藝人,如張國榮、陳百強、白雪仙、楊紫瓊、尤敏等等。他對朋友很好,我想心理上他需要有愛惜他的名人做朋友,他才有安全感。對他不好的名人他就翻臉當便飯了,他不是個為錢低頭的人。 做他的朋友,要習慣他的敏感和隨時發脾氣。他的朋友之中,沒有誰是沒讓他罵過的,除了我之外。不過最近也中招了,他惱道:「我不喜歡你寫高文安!」高文安是我們幾十年的共同朋友,不曉得寫高文安竟然會讓他大罵一頓。高文安沒說過他什麼。總之這個人,罵你時別當真,說話刺你時也別傷感,他氣不倒我的,他反而氣倒自己。我只是聽了就算。朋友,應記念他對我好的時候。 陳百強是我最要好的音樂朋友,以他平日的情緒不穩定,竟然在我情感上受到極大打擊和威脅時,早上六時起來陪我吃早餐,晚上表演完畢還整夜不睡,既唱歌又演戲和說故事的逗我開心到天亮。那是他性格高貴之處,他的經理人陳家瑛至今仍說:「 Danny仔是高貴的。」劉培基對他的評語也一樣。”

Apple Daily: A Tale of Two Stories 蘋果日報:神又係你鬼又係你

December 9, 2012

A Tale of Two Stories - Apple Daily Taiwan 20121209

A Tale of Two Stories 神又係你鬼又係你

蘋果日報
沒想到看起來一表人才的教授
私下的感情卻如此混亂… (嘆~)

《名教授睡裸女 空姐妻捉姦》

My comments:

1) 恭喜蘋果英勇行使凌駕於三權(行政,立法,司法)之上的蘋果公審/羞恥權!

另多謝提供中華民國警察英勇捉姦片段,這種片段,在美、加、英等先進文明的國家早已經不屬於警察英勇工作之內。舉例,加拿大早在1967年己否定通姦是犯法行為。Pierre Trudeau famously said, “There’s no place for the state in the bedrooms of the nation.

2) 感情的事,應該是兩或三人的私事。通姦除罪化的好處是減少你我他等人無謂的說三道四。減少蘋果等報刊借報導新聞為名,販賣色情《真人秀》為實。

蘋果日報
該如何面對突來的悲劇,正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澳洲惡作劇2 DJ 恐遭過失殺人起訴
英國護士莎丹妮亞(Jacintha Saldanha)自殺案,警方證實,已與打惡作劇電話的2名澳洲電台 DJ克理斯汀……

My comment:

1) 奇怪,台灣蘋果日報剛剛圖文加短片報導《名教授睡裸女 空姐妻捉姦》,半點也不顧新聞中人的感受或可能引致的悲劇。反而對這英國不幸的新聞,居然有半點良知去提到”正考驗著大家的智慧!”台灣蘋果日報有”智慧”的記者們,你們有想到自己有可能一手引致的悲劇嗎?


楊怡全程伏謙仔腿間 – 蘋果精神,‪你死你事‬

September 19, 2012

Following are four of my comments.

“千萬多謝各位蘋果日報記者(採訪:陳辰、楊浩賢 + 攝影:朱志聰、吳耀輝、徐錦池)的精準報導!可以令人(“名人”也是人)身敗名裂的文章及短片,真是難找到、做到,恭喜!
想必各位記者們自小作文,寫些”我的志願”文章時,都是想做一位”報導新聞的大記者”吧?!恭喜各位(陳辰、楊浩賢、朱志聰、吳耀輝、徐錦池),在你們天衣無縫的合作之下,終於做到了!一篇足以令(也是人的)”名人”身敗名裂的文章!好!想必各位夜夜睡得香甜!延續蘋果精神,不理受害人”‪你死你事‬”!
P.S. I will defend freedom of press to the nth degree. But there is nothing stopping me from despising you and pissing on you “reporters”. Shame on you all! Shame on us for reading and watching. There are days I ask myself why should I keep reading and watching these rubbish and sometimes spending time to write complain? May be deep down I still imagine you could change for the better? May be I still think the good you do (reporting Chinese/HK news that no one dare to report because of political or conflicting-financial (ad money) reasons) can out-weight the awful? I don’t know anymore.”

Another comment.

“見人撞車而慢駛下來的人,其實有很人都會,不只是港人。
但雪中送冰,將死人過程動畫卡通化,或在新聞的短片中,再加配上扺死自創對白、歌詞,就真是蘋果日報天下第一。
香港蘋果日報記者每天都要英勇苦心地捍衛凌駕於三權之上的蘋果公審/羞恥權!試想想,一個缺乏蘋果公審/羞恥權的香港傳媒,有多可怕?到時一定會加重香港行政、立法、執法人員的工作,何必呢?一切事情,由蘋果記者用上天賦予的神聖公審/羞恥權決定便可以了。節省時間!”

One more comment.

“唉,面對蘋果,我只會短話長說。 I still give a sh*t about Apple Daily. I still harbour hope that it will change for better one day. To be realistic, I should have given up on Apple but there are some Chinese/HK news items that ONLY it will risk the political/financial consequences to report. Yes, I am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Ah, one more comment.

“如果你對蘋果信心全失,其實可以直接從學民思潮(Scholarism)
的Facebook資訊中得取第一身、第一手的新聞。
我本人對「洗腦」的各新聞/事非常關心,亦親身看到學民思潮成員早前在政總有秩序及和平的抗爭。我自己認為應對蘋果新聞的意見分開,不應凡蘋果認同或支持的都要”反對”。”

OK, really, one last one! (?)

” 1) 明白到蘋果在”經濟學黎講”呢幾個字的超勁威力!女藝人名人跌奶相必影必登 (但又要同一時間假道德之士,話女人衣著太曝露),將死人過程動畫卡通化,等等,就真是蘋果日報天下第一。我在用真正例子來超勁大讚美蘋果,一切以”市場有大需求”為終為理想,做蘋果”記者”幾神聖亞!
2) 奇怪?我自己就冇話(因為我冇證據),在”法律角度”上,英勇苦心地捍衛凌駕於三權之上的蘋果公審/羞恥權的蘋果”記者”們有犯任何法律?!
我是完完全全在大讚,同向徫大的蘋果”記者”們頌德歌功一番!它們千申萬苦,找些可以令人身敗名裂的文章及短片,真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兩句起、三句止,便不忘大讚、歌頌及恭喜徫大的蘋果”記者”陳辰、楊浩賢、朱志聰、吳耀輝、徐錦池。當然我忘了多謝Jimmy老板,不過佢近年只出多多錢同少少力,所以我忘記了多謝他的放任”anything goes”的態度。現在遲來一句,多謝Jimmy老板。”

For the record.

楊怡全程伏謙仔腿間

採訪:陳辰、楊浩賢
攝影:朱志聰、吳耀輝、徐錦池

楊怡和羅仲謙昨日凌晨被本報記者揭發車震,埋首在謙仔兩腿之間的楊怡,死命都不肯抬頭。

【紅磡→將軍澳領都】
不認不認還需認,雖然羅仲謙跟楊怡極力隱瞞一段姐弟戀,今次謙仔開着楊怡的車送她回家,自然斷正拍拖。在漆黑的夜中,兩人情到濃時,竟不顧交通安全,情不自禁地在車廂中有所異動,楊怡更全程被發現伏在謙仔兩腿之間。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李宗瑞案是一面照妖鏡 – 一篇奇怪的分析文章

August 18, 2012

這真的是一篇奇奇怪怪的分析文章。照作者的高見分析的同一道理,下一次天災人禍(包括地震火災)發生時,應希望”別這麼快落幕”,”畢竟,事件拖越久,會現形的狀況越多,對社會發展將越有利”。會現形的狀況可以包括,救人的安排及人手不足、等等。當然,要死要傷多一兩三百或千人,是不太重要的,畢竟,”對社會發展將越有利”。真是一篇xyz#$%@&&的分析文章。

李宗瑞案是一面照妖鏡(李坤隆) – 2012年08月18日

李宗瑞一天不被逮捕,社會上的關注就不會終止;李宗瑞的事件確實像照妖鏡,讓許多人都現形了。

一、警方的作為還是讓人看到隱匿案情、刻意延遲辦案,甚至出現主動將淫照外流的可能性,尤其在事發這麼多天,不僅沒更突破性的發展,反而得提供懸賞獎金,更讓人擔心的是,警方是否還有更多黑幕沒被揭發?
二、不管這次演藝圈的藝人涉入多少,這已讓原本社會形象就不堪的演藝圈,更令人不敢恭維;而且,夜店如今在李宗瑞的「加持」下,更讓人感受到一種風花雪月的氛圍,如果這樣的休閒活動成為藝人放鬆身心的首選,那麼,我們對於演藝圈的社會價值還能有什麼期待?
三、看到李宗瑞母親保護孩子的做法,應該是許多直升機父母的反射,因為他們除了提供優渥的經濟環境外,其實已無能再提供更多,而他們都知道孩子早晚會出事,自己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為可能的意外做好一切的準備,這就是這些人的宿命嗎?

恐藏更多類似案件
四、看到媒體在追查新聞的過程,確實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從李宗瑞的案件中,我們應該可以更加精確的分辨那些是認真的媒體,那些只是隨波逐流的二流媒體。
更值得大家關切的是,李宗瑞事件恐怕非單一案件,背後還潛藏更多類似案件,只是被特定人掩蓋下來,若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一件,我們將難以承受。
所以,我希望李宗瑞事件別這麼快落幕,畢竟,事件拖越久,會現形的狀況越多,對社會發展將越有利,因在平靜的假象下,極可能是藏污納垢的內涵。如果李宗瑞事件能讓社會有個省思的空間,不也是功德一件嗎?

作者為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課程教師


大陸客

August 12, 2012

分析有理及文章寫得好。可惜香港蘋果寫大陸客的文章,已經去到了非理性潑婦罵街的地步了。

罵或嘲笑大陸客(大人及小孩)的文章及照片在香港蘋果及其他網站地方真是看得太多了。如果有一天我們到了不視大陸客為”人”時,亦是我們喪失自己一點點人性之時。

老總手記:報社附近的陸客 – 總編輯/馬維敏 – 2012年08月13日

報社附近有家免稅店,門口經常停了好幾輛遊覽車,大群陸客買完東西在門口抽菸、聊天,聲勢很是驚人,有時傍晚我會去免稅店對面的超商覓食,櫃檯前也總是好多陸客,我都會忍不住停留個幾分鐘,看看他們買些什麼?說些什麼?在這過程中,當然有時也會看到本地的顧客對這鬧哄哄場面流露出嫌惡神情。

行為難忍常被嫌惡
的確,台灣人現在對亂丟菸蒂、吐痰、公共場合喧嘩已很難容忍,但我忍不住想起,當年我們去歐洲、去日本,甚至只是去香港,儘管掏出大筆錢買精品買勞力士、LV,也常遭當地人白眼,有的高檔旅館乾脆拒絕接待台灣團,那種既要賺台灣人錢,又嫌我們不文明的神情,不正是我們很多人現在看陸客的眼神?!
自從開放陸客來台灣觀光,媒體常會處理相關的新聞,我常想,不久前也曾經被老外從鼻孔噴氣的我們,也要這樣噴氣在陸客臉上?而陸客在太魯閣被落石砸了,搭遊覽車撞了,如果台灣人在大陸不斷有類似遭遇,我又會用怎樣強烈的字眼在報面上修理對方,幫台灣人出氣討公道?

太民粹恐成反文明
媒體要反映社會情緒,有時難免有民粹成分,但如果只有民粹,就是反智,甚至反人性、反文明了。


蘋論:劉翔是在舉國體制之下演一場戲嗎?- 李怡

August 8, 2012

For the record.

蘋論:劉翔是在舉國體制之下演一場戲嗎?- 李怡

劉翔摔倒退出奧運,中央電視台報道時解說員泣不成聲,主播如喪考妣。他其後的單腳跳和吻別最後一個欄的動作,給一些運動員和觀眾帶來一點感動,但卻被大陸網民開罵:「一切就像劇本設計好一樣。…劉翔,我不怨你,但討厭這個導演!」「這是在愚弄全國全世界人的智商!這不是意外摔倒!劉翔,你不該答應他們參加這種演出!」甚至《人民日報》也說「令人不解」。官方新華網發展論壇民調顯示,對劉翔出賽再次發生意外「感到疑惑」者高達60%,鳳凰網有57%的人認為,劉翔跌跤「有表演痕迹,讓人疑惑」。
比賽摔倒是常事,香港觀眾大都不會懷疑是「做戲」,何以內地網民甚而官媒都感懷疑呢?因為他們太了解大陸的體制了。
大陸的體育體制,就是倫奧開始以來在內地網站備受謾罵嘲諷的「舉國體制」,也就是以舉國之力去培養尖子運動員,目標是奪取金牌,並以此來提升全國的民族優越感和愛國心。培養一個有潛質的運動員花費多少呢?日前新華社報道了這次奧運中的游泳金牌得主孫楊的說法,他說他攀上泳壇頂峯,受惠於中國游泳隊「走出去」策略,在澳洲接受名教練丹尼斯薪酬100萬人民幣的最先進訓練,孫楊本人、教練員、隨行工作人員和陪練員,每人海外一個月開支要30萬人民幣。孫楊前後四次海外受訓,前三次每次都要70日,粗略計算他一人海外訓練的投入就要200萬人民幣以上,整個團隊兩年海外訓練開支超過1,000萬人民幣。這只是孫楊一人的訓練代價,舉國體制去拱獎牌,花費要多少?要犧牲多少發展普通人民體育活動的經費才能造就表面風光的「金牌大國」?
據博訊新聞網報道,一位中國田徑隊的長跑運動教練告訴記者,劉翔自從2008年奧運會時因腳傷就已經不適合大型比賽了,但劉翔是中國運動隊中最神秘的一位,其他運動員的傷勢都請諸多醫生會診,唯獨劉翔的傷勢像是國家機密。這位教練雖然沒有親自接觸劉翔,但他與劉翔的幾位教練、醫生都多次接觸,他自己感覺,這些人都在刻意隱瞞一些事實。
既然早已不適合比賽,為甚麼還要練習、還要作賽呢?原因就是劉翔並非一個人在戰鬥,自從他在雅典奧運揚了國威,國家就不斷利用他作為祖國騰飛的標誌。他跑不跑直接影響祖國騰飛的形象。為此,他的操作團隊異常巨大,開支驚人,廣告收入動不動就是上億,能堅持一天,就是上百萬人民幣,因此早就不適合比賽的劉翔,一直被包裝起來,有些內幕也被隱藏了起來。劉翔自己幾乎享受了國家高級領導幹部的待遇,他花費的國家體育經費是任何三個國家級田徑運動員的總和。
劉翔的教練和醫生早就知道劉翔的傷勢不適合這次倫敦奧運了,但一位接近劉翔團隊的人士透露,國家不會讓劉翔這個國家「偶像」如此灰溜溜退場,會在最後關頭以「頑強拼搏」來歌頌他,送他光榮退場。內地百度貼吧某神人在比賽前一天已預測結果:「比賽中傷病復發,單腿跳過終點,在場所有人感動,在最熱烈的掌聲中被扶出賽場。」

這場鬧劇的導演是中共宣傳部門,劉翔團隊,加上劉翔本人。可惜還是騙不過眾網民火眼金睛。
李慧詩在貧血症陰影及曾經左手骨折下,頑強奪一面銅牌,她和全香港人都感到高興;中國舉重選手吳景彪拿了一面銀牌,因奪不到金,就哭着說「我有愧於祖國」。香港男乒團力克日本隊進入準決賽,雖輸給南韓,隊員唐鵬說,我們力戰而敗,沒有輸掉奧運精神,也沒有輸掉香港精神;中國羽毛球女雙為晉級走線而打假波,被取消資格,但打假波難道是她們自己的決定、而不是受命於舉國體制的領導者嗎?我們希望香港有李慧詩、唐鵬,而不希望未來的運動員是吳景彪和身不由己的劉翔。
在舉國體制之下,受傷的劉翔不能不參加倫奧,不能不跑,也不能不演一場戲。當《北京日報》讚揚「舉國體制是好體制」時,《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就稱,當大家一致說那是一坨屎時,必會有人站出來說,屎裏也有營養,屎也是好東西。為了表達對上的效忠,當着上峯的面把那坨屎吃下去。
要在公民社會的香港推行國民教育,就是要我們吃那坨屎。


不要留下遺憾

August 7, 2012

For the record.

老總手記:不要留下遺憾 – 2012年08月06日

家人手術住院,這幾天我很多時間在醫院度過,看見許多人在遭受病痛折磨時,有多無助,人生無常到應該時時告誡自己,明天也許不會來臨,該做的事情,就勇敢去做,不要留下遺憾。
這套說法十分陳腔濫調,簡直是最廉價的勵志短句,然而,世上有些東西之所以能有資格成為八股,或許就是因為,它們是世世代代太多人共同的經驗。

畏懼出錯反易退卻
人生歷程中,職場工作時,經常要面對各種抉擇,而且不但抉擇出錯的機率不低,錯誤抉擇造成的傷害,又往往比做對抉擇的影響還大,於是,最後主導我們抉擇的力量,也許是恐懼,而非理智,結局往往是退卻,而非前進。
人生如果困在這樣的局面,未來(也許明天,也許就是下一分鐘)離開人世的那一剎那,想必會有太多「當年為什麼不……」的遺憾,那樣人生真的就太遺憾了。

怕後悔就勇敢去做
凡事若有疑惑,先想想,如果不做,離開人世前會不會遺憾?如果可能會,何不就勇敢去做吧。
總編輯 馬維敏


鐵醫手記:結局篇 and more

July 24, 2012

For the record.

I left a few comments as a result of reading the article 鐵醫手記:結局篇 – 盧寵茂 – 20120722 (posted below). The main ones were made on July 21 and 24.

Here is my July 21 comment:
Dr. Lo, I hope your strong message in this final column will get the appropriate senior editors at Apple Daily to investigate and report to us readers of what happened with the supportive comment in your last column “鐵醫手記:七一後記”. Readers deserve to find out what had happened.

Now, I am not a fan of Apple Daily as I have written many posts over the years with tags — Apple Daily 痛心疾首 (you can Google them). At the same time, I doubt that Apple editors had gone so low to “審查貼文內容”?! Could the supportive messages been simply flagged and removed as spam by other troll users who couldn’t bear to see good arguments supporting your article “七一後記”? It seems possible to me.

Logically, why should Apple editors care about the comments? The more people argue, the more people will read the columns and the more papers/ads they sell. The Apple Daily reporters and editors can and do fail at many things (and I’ve written about many of them) but if I were a betting man, I am betting my dollar that they didn’t do it here. I personally don’t think the editors are at fault here.

Apple editors, you own us an explanation here.

My July 24 comment:
I am disappointed with Apple editors that they have not provided a full reply here. Instead, he/she decided to respond indirectly via an anonymous writer’s column. Again, the minimum courtesy is NOT shown to a former columnist (Dr. Lo) and the readers. Disappointing.
For the record, “沙膽虹手記:鐵醫 後會有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3/16538559

鐵醫手記:結局篇 – 盧寵茂 – 20120722

不經不覺間,原來手記剛好面世一年了。鐵醫從一開始已強調,手記所言,情是真情,事是真事。不寫風花雪月,不記吃喝玩樂,只因不懂;能寫能記的,總不離家庭、工作、醫學,偶或及於對香港、國家以至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鐵醫有幸,透過手記得到不少來自朋友、同事、以至病人及家屬的支持與讚賞。某星期日與妻子到石澳吃早餐, Lulu茶餐廳的老闆娘竟認出鐵醫,原來她也是手記「粉絲」,對手記大表支持。
上期手記〈七一後記〉,記述鐵醫作為一個中國人在巴黎媒體看到香港七一遊行出現年輕人披上英國香港旗的感想,並提到七一的真正歷史意義應該是結束英國殖民統治,結束民族屈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據報”、”有消息指” 槍手不忿買不到首映戲票

July 20, 2012

I am very disappointed in reading Apple Daily headline “不忿買不到首映戲票美《蝙蝠俠》狂迷血洗戲院 12死50傷” because it shows again how irresponsible and reckless Apple Daily reporters and editors in their reporting. The more responsible newspapers, like Guardian, did not attribute a reason when we simply don’t know what is the case NOW, at this moment. “Colorado theater shooting suspect James Holmes was doctoral student – Suspect in mass shooting left his graduate programme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last month, but no motive is yet known

Of course, in the minds of Apple Daily editors (and reporters), they simply can’t give up a great chance to cartoonify news and make things more “interesting”. The heck with reporting the truth in news.

P.S. Good reporting is possible. Here is an example. A good collection of LIVE updates/reports from Guardian, “Aurora shooting: 12 dead as gunman opens fire at movie theater: live updates

Update: I am not 100% sure but according to this latest Guardian article “Colorado theater shooting: a deadly attack delivered with brutal precision

“Four of the Century 16 theaters were simultaneously showing the film, and all were sold out.

He bought a ticket for theater nine. But a few minutes after The Dark Knight Rises began rolling, he was seen leaving the auditorium.

A US law official interviewed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said that Holmes then propped open the back door of the cinema and went out to his car, where he readied himself for the hurricane of violence he was about to unleash.”

Assuming theater nine was showing The Dark Knight Rises, then we now know Apple Daily mis-reported the gunman “不忿買不到首映戲票” by rushing to report unreliable sources.


蘋論:李旺陽事件和全港市民的關係 – 李怡

June 15, 2012

For the record.

蘋論:李旺陽事件和全港市民的關係 – 李怡 – 20120616

李旺陽事件,在警方說只有五千人上街的情況下,居然能使中聯辦和建制派紛紛轉軚,最妙的是候任特首梁振英,15次不回應事件,但在中聯辦李剛開腔後也鸚鵡學舌了。他還大言不慚地說他的感受同香港市民一樣。香港市民在知道這事的第一天就表示悲憤,梁振英卻於事件曝光十天後,才重複中央的調調,他的感受有哪一點與市民一樣?現在中共和他們在香港的跟屁蟲都說要求調查事件,若真有誠意,首先應要求當局把李旺陽的妹妹、妹夫放出來。現屍體已火化,卻說要請專家驗屍,這不是廢話嗎?若不是面對市民7.1上街使胡錦濤難堪的情勢,中聯辦豈會帶領着一眾跟屁蟲轉軚?
不過,梁振英與市民的感受雖不同,但某些意見卻有雷同之處。其中較有人認同的就是「井水不犯河水」論。這見解最先是由江澤民提出來的。許多支持香港民主的人士,在六四平反和李旺陽事件中,都有類似看法。本報「論壇」版昨天就有一篇文章,認為哀悼義人應適可而止,今天港人介入大陸事務,他日中共也可用同樣理據介入香港事務,無端賠上香港的高度自治。數天前,「論壇」另一作者提出對六四的另類思考,認為面對中國,應抱持局外人心態,中共道不道歉,民主改不改革,是中國人的事,「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也不要犯河水,即使民主井水亦然」。
這種看法,也許是受學者陳雲的「香港城邦論」的影響。在李旺陽事件中,陳雲不同意示威群眾逼梁振英代香港人出頭。理由是:香港人正式以中國公民的憂患與共的身份去追查,即承認了自己是中國公民;小圈子選出來的梁振英,由此正式取得香港人民的道德授權;香港干預中國內政,換來中國有口實干預香港,等於開門揖盜;香港人尊重法治,因而不該干預中國法制。
這是正常人假設中國是一個正常國家、中共是正常體制的憂慮。但中共不是。首先,從回歸以來中共不顧《基本法》規定對香港的粗暴干預(不照《基本法》程序釋法,種票,種人,不勝枚舉),就知道河水犯不犯井水,決不取決於井水有沒有犯河水。河水要犯就犯,不需口實,因為它不是一個依從法規(《基本法》)的政權。其次,若真正依照《基本法》規定,只有《基本法》22條規定中央和各地方不能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卻沒有規定香港人不能干預大陸事務。相反,港區人大政協,正是為港人參與管理內地事務而設的,鄧小平說過香港人可以罵共產黨,香港人為大陸事而示威,也是集體「罵共產黨」的一種方式。因此,根據《基本法》,河水不能犯井水,但沒有規定井水不能犯河水,尤其所謂犯也只是意見表達而已。
香港人尊重法治。在一國兩制之下,要維持香港的法治傳統,必須時刻表現出我們尊重法治這種價值觀。因此,也必須對不顧法律規定而無法無天的專政行為表達我們的意向。在李旺陽事件中,我們不是不尊重中國的法制,而是要求中國當權者尊重他們自定的法制(比如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
如果香港能成為一個真正排除中共獨裁政權干預的獨立城邦,當然很好。但事實是不可能。既無法擺脫魔掌,就需要無時無刻地向「一國」向「另一制」表達我們對自由法治人權民主這些價值觀的堅持,也為了向大陸所有支持這種普世價值觀也支持香港這一制的人士表達我們的心向。

「建設民主中國」這口號,對於大多數香港人來說,無疑陳義過高,不是香港人努力就可以達致的。但對六四,對李旺陽事件,我們發出抗議之聲,卻是為了向中共表達我們要維護怎樣的價值觀,我們譴責一味諂媚專制政權而不顧香港傳統價值觀和市民意向的掌權者和建制派,也是為了維護我們的根本利益。
這是李旺陽事件和全港市民的關係。哀悼義人要窮究到底,無須適可而止。我們也不會中緩兵計,7.1正是向中國領導人表達我們意向的重要時刻。


文匯報前社長李子誦病逝

May 13, 2012

For the record. Lee Tze Chung (社長李子誦) wa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newspaper man I know given he worked for a communist-led newspaper in HK. I am saddened by the passing of Mr. Lee.

Lee Tze Chung 1912-2012 - pix 01Lee Tze Chung 1912-2012 - pix 02

《文匯報》前社長李子誦病逝

《文匯報》前社長李子誦前日病逝,享年100歲。
【本報訊】89年六四前兩周在《文匯報》社論開天窗,以「痛心疾首」四字批評中共鎮壓學生的《文匯報》前社長李子誦,前日在港病逝,享年100歲。
新華社昨僅以約30字報道此消息,報道以「原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文匯報》前社長」形容李子誦。《文匯報》前記者、現為時事評論員的劉銳紹表示,數日前曾到醫院探望李子誦,「老人家比較多病痛,當時已經要吊一啲流質食物畀佢」,前日從李子誦家人口中得知噩耗,對其離世深感惋惜。

不滿中共鎮壓學生 社論開天窗
劉銳紹憶述當年加入《文匯報》後,經常獲李子誦提點,李在刊登開天窗社論前夕,通知當時身在北京採訪的他要小心,之後《文匯報》員工聯署譴責中共,李特意不刊登劉的名字,「我喺前線,佢驚登我個名令我有危險,見微知著,佢係好考慮大局同員工嘅」;當時李子誦提出「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有善必揚,有惡不隱」,是作為新聞工作者之原則。
李子誦生於1912年,原名李頌,廣東順德人,16歲投身新聞事業,先後在《大公報》等擔任校對和編輯,至1951年出任《文匯報》總編輯。1989年5月20日,中共下令解放軍進京戒嚴,翌日他與總編輯金堯如決定刊出「痛心疾首」社論,一反該報慣常親共作風,引起廣大迴響。後來他更在電視公開譴責北京當權派的鎮壓行為,六四事件後不久,中共秋後算賬,逼他離開《文匯報》。他之後與程翔創辦《當代》雜誌,至70多歲退出新聞行業。前年《文匯報》為他辦壽宴,其子女及中聯辦官員均有出席。
09年前《文匯報》員工等人成立了「金堯如新聞基金」,表揚金堯如及李子誦,基金管理委員會成員、記協主席麥燕庭說,基金成立時李子誦仍在世,故基金只以金堯如命名,稍後管理委員會會諮詢李子誦家屬意願,考慮是否加上李子誦之名字。

李子誦生平大事記
•16歲在廣州投身報界
•1945年出席首屆全國政協代表會議,之後擔任第三屆至第七屆全國政協,和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1年起任《文匯報》總編輯
•1978年至1989年任《文匯報》社長
•1989年5月21日《文匯報》社論開天窗(圖),只書「痛心疾首」四字,聲援北京學生
•1991年與程翔創辦《當代》雜誌
•2009年,因六四事件離職的一班前《文匯報》員工為紀念「痛心疾首」社論發表20周年,成立「金堯如新聞基金」,表揚當年拍板刊出社論的李子誦及已故《文匯報》前總編輯金堯如
•2010年6月1日,《文匯報》為他辦百歲壽宴,中聯辦官員也有出席
•2012年5月11日逝世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浮城 – 電影書出版 – 嚴浩

May 13, 2012

For the record.

《浮城》電影書出版 – 嚴浩

18號電影《浮城》就上映了,但是全香港還是看不到多少宣傳,到底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都不知道,大陸也是18號上映,據說全國已經有一百多家媒體報道了這個消息,但我還是甚麼都看不到……
導演的神經質看出來了嗎?沒有劇本的時候緊張想不到劇本,有劇本的時候緊張找不到資金,有資金的時候緊張找不到演員,有演員的時候緊張找不到好的工作人員,終於開工了,又緊張超支、超時,拍完了,又緊張不夠錢做後期,到成片了,又緊張上畫的檔期不好,檔期有了,又緊張宣傳不夠。現在,我就在這個階段中,擔心宣傳不夠。電影的好我反而不懷疑,這是從影以來第一次充滿信心面對觀眾。
電影沒有上畫,但《浮城》電影書已經由「明窗」出版社出版了!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在拍戲的時候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把拍戲現場發生的插曲,導演與演員、與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細節,我自己對電影語言的理解都第一時間記錄在文章中,現在重溫當日的境況,還能聞到字裏行間中的現場火藥味。鮑起靜接到這本書的時候愛不釋手,她說,很少電影在拍完以後能出一本書,這是真的,《桃姐》出過一本,再往上就好像記不清了。《浮城》電影還有劇照。美中不足的,是我的文字太毛糙了,寫的時候太趕,出書以前也沒有時間校對。


梁振英一味靠嚇 – 李怡

May 13, 2012

For the record.

絲絲世語:梁振英一味靠嚇 – 李怡 2012-05-14

立法會拉布拉出了真勇士,拉出了見義勇為的主流泛民鄭家富,拉出了立會主席曾鈺成堅守議事規則的本色,也拉出了建制派、保皇黨、特區政府眾官員的醜態。不過,最嘆為觀止的,卻是接連兩天恐嚇市民的梁振英,他說拉布影響他的政府架構改組方案,使公屋居屋計劃延誤上馬。他又鼓動市民在九月立法會選舉中對付支持拉布議員,「三個月後會令佢哋落選」。他不僅是要影響選民投票取向,更重要的是恐嚇想要支持拉布的議員,要他們當心九月落選。
梁振英嚇不倒市民,陳方安生指出,「目前嘅架構有大把人手,你話建屋幾多,一樣可以做到」。他也嚇不倒打算支持拉布的議員,因為市民已逐漸明白拉布的意義,民意顯示曾鈺成聲望最高。他的恐嚇只是進一步暴露他自己的真面目:唯中共之命是從、力挺犧牲市民政治權利的惡法過關。


蘋果日報 他媽的筆調 – 為陳冉說一句話

April 22, 2012

I don’t like 梁振英 CY at all and I don’t know 陳冉 and haven’t met her. But I am f*cking sick and tired of the cheap shots Apple Daily fired at anything/anyone related to 梁振英 CY.

By my standard, Apple Daily reporters should be so ashamed of what they are printing in their newspapers everyday and stop accepting the Annual Human Rights Press Awards, stop printing self-congratulating articles like “《蘋果》奪 11項人權新聞獎“.

Congrats Apple Daily, your cheap shots have sunk you lower than CY 梁振英.

A good newspaper, I suppose, is a nation talking to itself.” – Arthur Miller

A f*cked newspaper, I suppose, is a nation pissing on everything that moves.” – Kempton

梁家班女共青殺入政府

【本報訊】中共黨員搖籃「共青團」的成員殺入候任特首辦,更可能過渡加入新政府。候任特首梁振英委任陳冉(粵音:染)擔任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並於上周履新。本報發現,陳並非香港永久居民,獲政府罕有地豁免,才能加入梁振英「大內總管」班底。有內地「官二代」背景的陳冉承認,中學時曾加入共青團,但否認是中共黨員。學者及公務員團體擔心此例一開,一國兩制蕩然無存。記者:黎穎詩、白琳、林偉聰

[…] 本報記者昨在梁振英答謝會上向陳冉求證。她承認居港六年九個月,尚有三個月就成為永久居民。 […]

And the video clip is just absolutely cheap and insulting.

舊人爆料 日日打扮得花枝招展

無論是她的舊同學抑或舊同事,陳冉給人最深刻的人印象,原來是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有曾與她共事的《南華早報》舊同事引述,來自內地的陳冉曾經自稱有軍方背景,又曾在軍校讀書,更有指其父親是內地省級公務員,但陳冉否認此說,自稱父親屬「低級」官員。
陳冉曾在 08年於港大修讀金融系碩士。據其舊同學稱,陳冉甚少上堂、也甚少參加同學活動,因此不少同學對她認識不深,「最深印象都係佢成日扮到好靚,成好多同學嘅話題」。

指父親是「低級」官員
曾與她在《南早》共事的人也指,陳冉每天上班也穿得一絲不苟、渾身名牌,相信她家境「非富則貴」。有人更聽聞其父親是內地高幹,令這位富二代衣食無憂,更有指她曾向同事表明,到《南早》任職並非求財,「幾低人工都唔緊要」,疑似「賺錢買花戴」。
但陳冉回應時卻堅稱,家在上海的她來自普通家庭,父親是普通公務員、較市級和省級官員更「低」級;但被問及父親工作詳情,她只稱「我都唔係好識」。原在清華大學修讀新聞系的她稱來港是「想幫香港做番啲嘢」。
自稱來自普通家庭的她,卻在被視為「太子黨」俱樂部的華菁會擔任秘書長。華菁會其中一位副主席,便是前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陳佐洱女兒陳晴,最巧合的是梁振英則擔任此會的榮譽贊助人。
《蘋果》記者



“中環我至靚”報紙專欄之死

April 8, 2012

Apple Daily HK Central - Pretty Girl - pix 13Apple Daily HK Central - Pretty Girl - pix 01

I am glad the newspaper column “Central, Hong Kong Pretty Girls” (“中環我至靚”報紙專欄) is finally “dead” (last column 2012年01月27日) after my previous article “中環我至靚 – 蘋果日報 與 新聞自由” urging (although I am sure they didn’t cancel the column because of my complains),

“I am a keen observer of pretty girls in HK and around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today, against my better judgement, I will argue the Hong Kong newspaper Apple B.B. Daily should voluntarily stop taking photos of some of these pretty girls (中環我至靚) in Central, Hong KongYes, some of these photos taking and publishing has to be stopped!  Especially many of the photos that I love the most. Isn’t this paradoxical?

Now, after watching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2010) multiple times featuring Bill from New York Times, I can finally articulate why I did not like 中環我至靚.

First of all, I LOVE pretty girls which is why I HATE the way Apple B.B. Daily has objectified them. To me, pretty girls on the street are transitory pleasure that are meant to be notic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for a few seconds and then left alone. We, the readers, were implicitly invited to judge (agree or disagree) the “beauty” of the girls in the photo. WTF did these girls do to deserve Apple B.B. Daily singling them out for judgement including personal ridicule?

Have a watch of the following documentary about Bill. You will see that Bill‘s “On the Street” column featured the dresses, colours, shoes, etc etc. But never the judgement of the “beauty” of the ladies/gents in his photos. In fact, Bill resigned from “from Women’s Wear Daily after his illustrated celebration of fashion across class lines was rewritten as a snobby put-down.” Reporters and editors of Apple B.B. Daily, learn some journalist integrity from Bill!

Well, let me challenge Apple B.B. Daily in creating a brand new Sunday column as fun as and as insightful as Bill Cunningham’s New York Times “On The Street”. And please cut the crab in the phoney voice over and be fair and level minded for a change. I am no expert but you know who you can learn from right?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Trailer


311的覺醒 – (李怡)

March 11, 2012

For the record.

311的覺醒 – (李怡) – 2012年03月12日

日本 311地震一週年,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日本對依賴核電的覺醒。上週旅日台灣作家劉黎兒訪港,在港台節目中說,這一年來,日本已決定放棄核電了。日本人普遍認為,地震海嘯導致洩漏核幅射,不僅是天災,而且是人禍,因為出事的福島反應堆已老化,早已超過使用期了。
作家村上春樹當即呼籲日本人民放棄核能發電。為什麼是人民?因為在民主體制下,正是人民縱容政府和電力公司廣泛使用核能的。他說,日本發電量約有三成靠核能,核電廠數量是世界第三多,似乎已經走上使用核電的不歸路。但一年下來,據劉黎兒說,日本不僅不再興建核電廠,而且已有的核電也不再延長使用期。因此,原有 54個反應堆,現在只剩下 2個在運作,到下個月,就沒有反應堆運作了。日本駐港總領事坦誠告訴香港人,夏天去日本旅遊,可能會遇到因缺電而冷氣不足的情形。
日本人有反省和吸取教訓的能力。去年地震後第三天,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批評本國人說:「日本人的自體意識過於偏重自我。凡事都以私欲為主。通過這次海嘯要一次洗清這些執着。我覺得或許是所謂的天譴。」他的天譴論指向所有日本人,在舉國同情受災者的時刻,石原說出這樣的話,當然激怒公眾,受災者和罹難家屬更感二度傷痛,但日本人靜下來細想,石原講的未嘗無道理。於是在其後的選舉中,石原也獲得連任。
我在 08年四川地震時也發表過「天譴論」,我沒有說是對人民「天譴」,只說是對帝皇和執政者失德的警告,就引來包括梁振英在內的混罵。因此,中國的豆腐渣工程照建,核電也照建。


他的臉早已變了

March 4, 2012

For the record.

他的臉早已變了 – (李怡) – 2012年03月05日

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會上說得較有誠意的一句話是:「要建立公眾對一個人的政治信任,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也可以在一天內公眾失去對你的信任……無論你們是否仍信任我,但千萬不要對香港制度失去信心。」
然而,他是香港的最高領導人,如要公眾不對香港制度失信心的話,只有他誠意認錯和鞠躬下台。但他顯然沒有也不打算這麼做。所以他的誠意要打個折扣,使人懷疑他不是為制度悲,而是為自己悲。
失敗很少能成為成功之母,相反,成功會成為失敗之母。許多人在成功後都會飄飄然,忘了出身,忘了過去,忘了年輕掙扎時的理想和真誠。魯迅詩:「一闊臉就變」,實在是對社會人性的精準觀察。
台灣因電影《海角七號》一炮而紅的導演魏德勝說:希望自己成名後不要忘了自己原來的這張臉。這是及早對自己提出警誡。在 NBA突然爆紅的林書豪說,他希望十年後的自己還能夠維持原來的樣子。他還對媒體說:「如果我變了,請記得一定要告訴我。」在充滿名利色誘惑的 NBA圈子裏,能否把持得住,沒有墮落,仍然熱愛籃球,跟從心中的呼喚去打球,就人性來說不容易。林書豪通過媒體要公眾監督他。
曾蔭權說錯了,公眾不是一天內失去對他信任的。實際上七年前他吹着口哨接任特首時,他已經開始變臉了。這七年來,他的臉天天在變,與富商巨賈來往越來越肆無忌憚。如魏德勝所說,忘了自己原來那張臉。香港公眾也看到他的臉越來越缺少真誠,越來越皮笑肉不笑。「一天」爆貪腐,其實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譯名甚難

February 13, 2012

Spin Doctor? 如讀者有好譯名,請賜教。

譯名甚難 – (左丁山) – 2012年02月14日

梁振英背後的 Spin Doctor(一位辯論專家譯之為屎片博士,雖然俗一啲,但廣東話音義俱可一笑),將一單利益衝突,個人誠信有問題嘅事件,轉向特區政府偏幫唐英年事件,博取市民同情,而真係有啲記者與市民相信,你話幾絕呢,呢單嘢可以立即加入 2012年本港十大 spin嘅候選名單。
講起中文譯名, spin呢個字真係幾難翻譯, spin一個字嘅意思,有正面,有負面,難用「巧言令色」蓋括晒,「花言巧語」亦非全部。如讀者有好譯名,請賜教。翻譯英文名詞,有時需要神來之筆,例如蔣彝嘅傑作「可口可樂」就冇得頂,李純恩話用上海話讀更正,用廣東話讀亦非常好,那裏似得今天一啲不知出自誰人手筆嘅翻譯吖,例如 Sony,我地叫慣「新力」,聲音接近,意思甚佳,有創新力量之意,好合乎 Sony係一間高檔、創意十足嘅消費電子用品公司嘅企業形象,但不知甚麼 branding專家為了迎合中國大陸市場將中文名稱改為「索尼」,根本全無意思,只求普通話發音,翻譯人嘅腦筋懶到極, Sony總部大概亦無乜人識得中文,竟然採用之,用廣東話讀,容易講成「索泥」,搵啲泥嚟索呀,食泥咩,適逢 Sony業績大倒退,似已完全失去創新力量,俾蘋果與三星打到氣咳,冇法子唔更換總裁,由新人上陣咯。另外一個令人發笑嘅中文譯名就係「梅賽德斯」,本來好好地叫做「平治」,或「奔馳」,以至香港人叫慣嘅 Benz,都幾好聽呀,偏偏有人要採用「梅賽德斯」迎合大陸市場,呢個中文名字在香港用咗一、兩年就唔敢用,尤其是在馬場,雖然每逢賽馬日,馬場停車場似足一個 Benz汽車展覽會,馬會會員與馬主擁有最多 Benz,但馬迷聽到「霉菜得屍」仲得掂嘅咩。

講番 spin,政府在星期三晚連發兩稿,講梁振英不申報利益與唐英年買酒花兩事,梁營話對佢地唔公平,有偏幫唐營之嫌,但編輯 L就認為政府其實偏幫梁振英,因為一本周刊早在一月三十一日已揭露梁振英不申報利益事件並向政府查詢,但政府遲遲不答不回應,一路拖到二月八日有挺梁傳媒向政府查詢唐英年買酒花事件,政府就即晚出聲明回答,給予公眾一個平衡雙方嘅印象,點知仲要俾梁營乘機插兩刀。編輯 L指政府新聞署處理事件唔夠老練囉。